【西部法制报】理论研究丨探索加强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之路

  • 2024年09月25日
  • 西部法制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一批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高端人才。但是,目前培养出的涉外法治人才存在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培养计划内容扁平化,法学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侧重讲授国内法,对国际法、比较法的教学和研究还比较薄弱,缺乏针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专门化课程。二是人员与资金相对匮乏,具备国际视野、实践经验、语言能力、学术背景、教学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的涉外法治方向的高端师资力量短缺。同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资金有限,影响了国内外教学资源的引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国内对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视度还有所欠缺,课程设置未能与实践较好结合,法律实践课程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导致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不足、纠纷解决实战技能较弱、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偏低。四是校内外衔接合作不足,政府、社会、高校三者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衔接性不强,致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出现平台少、资源整合不够、见效慢等问题。此外,国内高校与国外法学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为通过培养涉外法治高端人才促进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国家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等关键领域有效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法律秩序,我们需要优化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推进国际法学科体系建设。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推动法学教育改革,健全涉外法律教育体系。要加强国际法学科建设,增加国际法、比较法、涉外法治、国际关系等课程在法学教育中的占比,提升法考国际法考题比例,在法学类核心期刊开设涉外法治专栏,在高等院校开设涉外法律专业和模拟实践课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加强国别法教学研究,鼓励学生掌握特定国家的法律文化与制度,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撰写国别法研究报告。要探索联合培养模式,支持国内院校间举办“法学+外语”培养项目,支持国内院校与国际知名法学院校开展交换计划、暑期交流、短期访学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涉外法律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涉外法治师资建设,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完善涉外法治教师团队的选拔、培训与管理机制;建立高校教师与实务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增加高校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聘请实务界专家进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论证、实务教材编写、实践经验教学全过程。要实行多元化教师评价标准,优化奖励激励、资助补贴机制,保障教学效果。要广纳天下英才,从国外引进知名国际法专家加入教学团队。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涉外仲裁模拟实验室等,着力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的涉外法治专项课题。

坚持实践能力导向,精准培养涉外法治人才。要畅通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涉外法律工作、交流与实训渠道,让学生通过在国际组织、驻外使领馆、跨国公司、律师事务所、政府部门等机构实习,通过分析国际法律案例以及参与国际模拟法庭、国际仲裁庭等活动,积累涉外法律实践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要加强对外交、商务等领域一线实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依托高校举办涉外法治专题研修班,聚焦涉外法治实践中的专项领域,邀请国内外知名法律专家和一线实务人员授课,提升培训效果;通过参加国际法律会议、交流项目等方式,拓宽国际视野。

统筹多元联动与内外协同,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多元联动,即政府、社会、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政府可以出台鼓励和支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建立国际法律教育联盟、涉外法治人才交流中心等平台,推动和资助联合研究、短期交流等国际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管。社会可以整合资源,鼓励企业等非高校机构积极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与律师事务所、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高校可以有效利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加强师资交流、学生交换、研究合作。内外协同,即加强国内与国外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国内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共享教学资源,推动国内教师出国访学和进修,同时接收国外优秀教师前来交流,开展国内外学生的交换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实习机会,从而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西部法制报】理论研究丨探索加强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之路 https://esb.xbfzb.com/html/2024-09/24/content_20401_1323211.htm

相关新闻

  • 必赢线路召开“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

    9月28—2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必赢线路主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承办、北大法宝协办的“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在必赢线路长安校区召开。必赢线路校长范九利,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法学教育和职前培训处二级调研员吕伟耀,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李树忠教授出席本次会议,必赢线路副校长孙昊亮主持开幕式与颁奖仪式。 范九利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高质量的法治人才培养,也需要高质量的法学理论研究。本次研讨会以“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主题,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突出新时代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政治站位高、使命意识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树忠表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离不开法学教育的完善和改革。法学教育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光荣使命。法学院校承担着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责任。过去法学教育领域的改革更多的是环节性的、技术性的、部门化的,甚至是碎片化的改革。未来我们对法学教育进行综合改革,形成一套能够适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需求的法治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以此来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健教授表示, “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里面的“综合”,与“全面深化改革”里面的“全面”,两个词的含义完全相通,内涵丰富,它们是相对于局部零散、被分割的条块而言的,反映了新时代全面系统推进工作的要求和特征,都强调了持续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全覆盖特点。 必赢线路副校长张荣刚宣读了《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有奖征文活动获奖论文名单。 李树忠、王健、甘肃政法大学副校长史玉成、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新疆政法学院副校长马召伟、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文新和孙昊亮分别作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由张荣刚主持。 28日下午和29日上午举办了“学术连续出版物与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论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论坛和《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三个分论坛。 来自立格联盟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新疆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福州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大学、喀什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延安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法治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供稿:高等教育研究所 撰稿:段肖阳 审核:邱昭继)

    2024-09-30
  • 【法治网】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学术论坛、第八届“何微新闻奖”系列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9月28日,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学术论坛、第八届“何微新闻奖”系列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必赢76net线路举行。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组织管理部部长张金高,必赢76net线路副校长、教授马朝琦,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教授巩红,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出席活动并致辞。  在主论坛发言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这一中心议题,围绕数字时代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生成式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治理模式创新、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与会嘉宾认为,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重要场所,大数据算法、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使网络空间治理变得复杂,需要各方协同努力,不断探索构建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世界,共同推动媒介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除主论坛外,本次学术活动还将举办新传-立格联盟院长论坛,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之学者论坛、青年学者(博士)论坛、研究生论坛、法治新闻作品论坛和陕西省社科联科普活动——AIGC数字创意普法竞赛等16场分论坛和慕明春教授追思会,“何微纪念藏书馆”揭幕、《中国名记者何微》《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等活动。  本届论坛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必赢76net线路、西安邮电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资深教授、专家学者,来自新闻界和产业界的代表欢聚一堂,共襄盛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开放、创新、多元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数字社会中的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等领域的前沿议题,促进相关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为媒介文化研究与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法治网】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学术论坛、第八届“何微新闻奖”系列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http://app.people.cn/h5/detail/normal/5995175076709376

    2024-09-30
  • 必赢线路王瀚教授出席2024全球工商法治大会

    9月27日,2024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开幕式上,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马塞洛•巴斯克斯—贝穆德斯、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主席玛利亚·基娅·马拉古蒂、司法部副部长赵昌华、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会长奥山尚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怀、国际商标协会首席政策官希瑟·斯坦梅尔、澳大利亚前首席大法官詹姆斯·奥索普致辞。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主持开幕式,并代表与会工商界、法律界发布《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北京宣言》。相关国际组织代表,有关国家政府部门代表、驻华使节,中外法律服务机构、商协会、企业代表,各地方和行业贸促会代表出席大会。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必赢线路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应邀出席大会。 本次大会主题为“加强工商法治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分别围绕“合规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争议解决和全球经济共赢”“知识产权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议题同时举办法治与发展、法治与开放和法治与创新三场平行论坛。王瀚应邀出席法治与开放平行论坛。该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承办。二十余家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仲裁机构、中外方企业负责人及代表出席本次论坛。 王瀚主持圆桌讨论会,并作总结发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副院长谷岩、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首席执行官全会民、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胡振杰、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刚、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副主任蔡伟平围绕“行稳致远⸺制度型开放推进全球经济发展”从仲裁、调解等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设和创新,法治化国际经贸体系的建立,制度性开放与外资企业发展等不同角度进行交流研讨。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瀚 审核:李立)

    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