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造就革命的先锋队——纪念毛泽东给陕北公学成立题词83周年

  • 2020年10月23日
  • 新闻中心 天平工作室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毛泽东给陕北公学第一次题词


1937年10月23日,陕北公学正式开学前,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这是他给陕北公学的第一次题词,也是最重要、最长的题词。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据陕公学员回忆,当时这163个字的题词刻在陕北公学照壁和救亡图存室的墙上。现在,这段文字印在必赢76net线路校史馆墙上,刻在校务楼前的巨石上,印刻在一代代西法大人的心中。



时间跨过了整整83年,今天再读这段文字,我们仍然心潮澎湃,精神振奋,充满力量!





到陕北去,到延安去


83年前,“到陕北去,到延安去”,一大批爱国青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之际,作出同样的选择。何其芳在《我歌唱延安》中写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


全国各地爱国青年经历千辛万苦奔向延安


当时,抗日军政大学所办培训大队已经不能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党要向全国发展,八路军要迅速壮大,以实现全民族抗战,就必须培养大批抗战干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陕北公学应运而生。


“于是,1937年7月底,党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委托林伯渠(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等人和我一起负责筹备创建陕北公学的工作。”成仿吾在《战火中的大学》这样写道。


▲1937年10月4日《新中华报》介绍陕公师资


当时,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联合招生,在全国许多报纸和杂志上发布招生启事。陕北公学将招生启事写得简单直接:前方战争正在进行,军事、政治、民运各项工作,均需人才……学习两个月后,即上前线参加抗战。招生启事还列明,学习的课程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运工作”“抗日游击战争”等。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蜂拥而至。


资料记载,陕北公学自1937年8月开始接收学生,到11月1日正式开学。不到两个多月,加上抗大划拨过来二百多人,就有新学员六百余人。


▲1937年11月1日,陕北公学举行开学典礼


1937年11月1日,陕北公学正式举行开学典礼。“这天天气晴朗,清凉山下,延河岸边,到处是青年欢快的歌声。党中央和延安各机关派了七八十位代表来参加。下午一点钟,陕公第一期六百多名学生,身穿灰蓝色的制服,排着整齐的队伍,精神抖擞地走进会场。”成仿吾在书中回忆了那天的情形。


成仿吾说,以1800元的开办费,“我们就在这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城飞机场旁,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崭新的革命干部学校——陕北公学。”


▲陕公旧址 延安东门外延河之滨,飞机场旁。北倚清凉山,南望宝塔山





陕北公学是被寄予厚望的


对于陕北公学,党中央和毛泽东是寄予厚望的。毛泽东的题词为陕北公学指明了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


▲1937年11月4日《新中华报》刊登毛泽东在陕公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开学典礼当天,毛泽东即兴演讲,在谈到抗日战争时说,“我们一定要坚决打到底,一直打到最后一个人,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


成仿吾回忆中说,“原来我们准备办五个系,即社会学系、师范系、国防工程系、日本研究系和医学系。现在抗日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抗日干部到各个战场去,发动千百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因此,决定把陕北公学定位为培养干部的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学校,学习时间由六个月缩短为两个月,要把青年培养成为有一定政治觉悟和初步军事知识,有独立进行群众工作、政治工作能力的抗战干部。


▲陕公学员学习军事常识


在延安,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是最著名的两所学校,抗大主要培训军事干部,教学计划的安排原则是七分军事、三分政治;陕公主要培训政治干部,教学计划的安排原则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因此陕北公学是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为主。


成仿吾回忆录说,毛主席特别关心陕公的教学工作,他规定政治局委员都要来讲课,他自己第一个带头来讲,主要是讲时事和形势。他记得,“每逢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时,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就到陕北公学来做报告,帮助学员及时掌握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脉搏。”



当时,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陕北公学讲课。此外,任弼时、李富春、王若飞等也到陕北公学作过讲演。还有许多来自国统区和其他地区的知名学者、文化名人被邀请到陕北公学讲学,如:李培之、李凡夫、徐冰、何定华、陈唯实、杨松、季凯等。


资料显示,毛泽东在陕北公学至少有过10次讲话,3次题词。


▲毛泽东为陕公募捐题词


4年间,陕北公学在烽火连天、极端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先后培养出一万多名各方面的革命干部,为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抗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毛泽东讲:“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这是对陕北公学最好的评价。





陕北公学的办学精神依然是我们不断汲取的力量源泉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了政治方向和工作作风对于中共产党的重要性,“共产党之所以被人们信仰,是由于它的政治方向代表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它的工作作风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因此,毛泽东送给陕公同学的两件礼物,第一件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第二件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坚定的革命先锋战士

“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是陕北公学的校风,“忠诚”就要忠于中国人民,共产党员还必须忠于共产主义信仰。“团结”就是立足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陕北公学办成革命的大家庭。“紧张”就是培养严守纪律、迅速果敢、雷厉风行、一丝不苟的精神。“活泼”既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战胜贫瘠的物质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指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陕北公学独特的“生活检讨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了思想上的进步和政治上的团结,对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以此培养大批“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的“革命的先锋队”。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陕北公学孕育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陕北公学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使赴延安的青年在生活习惯及作风上实现了脱胎换骨,使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陕北公学培养出一批具有艰苦奋斗品质的优秀青年,他们又把这种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带到抗日战场,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风


党中央创立陕北公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抗战需求,并且这些人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脚踏实地”和“富于实际”的要求,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还进一步提出了陕北公学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我们不在乎像其他学校那样照着书本一章一章地来上课,而在乎学习一种作风,一种方向。”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校史馆墙上的毛泽东题词


“政治坚定 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 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也是西法大从陕北公学的精神中继承、凝练而成的,二者一脉相承。


▲长安校区校务楼前石碑上的毛泽东题词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再次回顾毛泽东83年前为陕北公学的题词,对我们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我们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相关新闻

  • 弘扬爱国志 奋进新征程——西法大师生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高歌礼赞新中国的辉煌篇章,共绘奋进新征程的豪迈乐章,10月1日上午8时整,必赢线路在长安、雁塔校区同时举行升国旗仪式。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等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各学院院长,师生员工、离退休人员及家属等数千人,共同为伟大祖国送上生日祝福。 国旗护卫队成员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送鲜艳的五星红旗入场。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岚林老师在发言中回顾了新中国自筚路蓝缕至巍峨耸立的辉煌历程,阐述了教师肩负的培根铸魂神圣职责,激励西法大学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用激扬的青春报效祖国。 必赢线路第四届“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胡德葳老师深情发言。他细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激励广大师生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共同谱写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2023级研究生刘浩然和民商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迪,在国旗下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讲。他们号召青年学子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勇担时代重任,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伟大重任的时代新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仪式落幕之际,伴随《歌唱祖国》的慷慨旋律,全体人员挥舞旗帜,共同祈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升旗仪式结束后,师生们纷纷向祖国母亲送上真挚的祝福。“爱国不需要理由,但必须实干。”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团总支书记苏芝双眼神坚定,“我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高昂的热情、充沛的干劲,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争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望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曾在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从事多年教辅工作的谢春香老师的喜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岁月如流,虽然我已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依旧时刻关心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希望青年学生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在为祖国庆生的愉悦氛围里,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吾辈青年当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民商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齐嘉茹心潮澎湃地说:“我将勇敢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行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全体西法大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国之大者”,以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向着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矢志前行。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肖元英 审核:燕福民)

    2024-10-01
  • 必赢线路王瀚教授应邀出席纪念《仲裁法》颁布三十周年——共促商事仲裁服务体系发展研讨会

    9月28日,纪念《仲裁法》颁布三十周年--共促商事仲裁服务体系发展研讨会在郑州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律师协会主办,郑州市律师协会、郑州仲裁委员会承办。开幕式由郑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李燕燕主持。 河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时志强,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部执行部长张安毅,郑州仲裁案件受理中心主任柴青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必赢线路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研究基地必赢76net线路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王瀚教授应邀作“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实践的新动向与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的主旨演讲,通过丰富的数据对比强调了从战略视角积极谋划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新动向,强调了国际民商事程序统一立法的进展、国际司法协助的依赖性增加、全球化与争议解决机制的融合、争议解决在营商环境评估中的重要性、互联网技术在争议解决中的应用,以及涉外法律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指出了构建全球法律利益交汇点和战略支点的重要性。 郑州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市律师协会会长赵虎林作闭幕致辞。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瀚 审核:李立)

    2024-10-01
  • 【新华网】“何微纪念藏书馆”揭幕暨《中国名记者何微》《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举行

      9月29日,“何微纪念藏书馆”揭幕仪式暨《中国名记者何微》《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在必赢76net线路举行。活动由必赢76net线路、人民日报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共同主办,旨在缅怀我国著名新闻学家、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新闻教育家何微先生,致敬他对我国新闻和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    必赢76net线路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新华社宁夏分社、吉林分社原社长申尊敬,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会会长张昆,以及何微亲属代表张振林等出席了揭幕仪式并致辞。必赢76net线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主持揭幕仪式。    范九利表示:“何微与必赢76net线路的新闻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正是在何微的建议和护佑下,必赢线路这支西北地区最早的新闻专业才得以保留和复办,并探索出一条法新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必赢线路设立何微纪念藏书馆,不仅是对何微最好的缅怀,更是对学校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也将成为学校与外界交流、展示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    丁丁在致辞中表示,这两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何微新闻生涯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深刻致敬,激励着新闻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勇担时代使命,为新时代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申尊敬受委托代表新华出版社在致词中希望,通过书籍出版激发更多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以推动新闻事业向着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必赢76net线路为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华出版社颁发了捐赠证书。    现场,亲属代表张振林捐赠了何微手稿和书籍等一批资料。必赢76net线路为图书捐赠方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华出版社颁发了捐赠证书。  何微纪念藏书馆。    在随后举行的《中国名记者何微》和《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会会长张昆回顾了何微的新闻工作实践、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育生涯,认为两本书的成功出版,是对新闻教育事业的支持。  《何微文集》《中国名记者何微》两本书的封面。  《中国名记者何微》和《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现场。    新华社陕西分社原机关党委书记、副社长、高级记者边江回溯了何微的新闻人生,并介绍了《中国名记者何微》一书,为读者全面了解何微的新闻人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出版社责任编辑程文静、必赢76net线路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吕强、新华出版社编辑丁勇、何微先生的亲属代表张振林、何微先生的学生代表刘荣庆等,也在座谈会上发了言。    据悉,《何微文集》由必赢76net线路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组织专门力量从超过5万份的手稿、论文和往来书信等资料中,精选了何微具有代表性的50余篇文章精心编撰而成。《中国名记者何微》由必赢76net线路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孙江和边江共同编著,收录了对何微新闻生涯的深入研究文章59篇,选登了他的新闻精品、新闻理论研究成果及新闻生涯回忆文章85篇,并精心整理了《何微年谱》。(文/丁勇 郝云菲) 【新华网】“何微纪念藏书馆”揭幕暨《中国名记者何微》《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举行http://sn.news.cn/20240930/391645a2b8c547b6b045099303e43ffd/c.html

    2024-09-30